從10號開始,全國多個省市已允許企業(yè)在具備一定條件的前提下申請復工。但據地產人透露,房地產企業(yè)復工的并不是很多。已復工的也大多是總部崗位,項目上復工的比例更小。
一些地區(qū)停工令仍然在升級,比如鄭州將房地產等建設工程復工期限推遲到3月16日;蘇州要求房地產工程復工不得早于2月20日;浙江省2月20日起才允許符合條件的房地產工程復工……
部分房企也主動將復工時間往后延,恒大和海倫堡都將上班時間延后到2月20號;融創(chuàng)、正榮、濱江、新力等也推遲到2月17號。
對房企來說,何時復工是個問題,怎么安全高效的復工,更是個問題。一位工程人表示,公司在全國的工地目前只有一個城市復工,工作開展也不是很順利。到崗的工人只有零零散散幾十人,其中一部分還要隔離,真正能干活的人很少,防疫物資、建筑材料也都跟不上……總之,不復工難,復工也難……
01
疫情期間
工地復工面臨4大難題
這次疫情讓工程線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方面,工地是人員高度聚集場所,工人又具有極大流動性,做好防疫已屬不易;另一方面,今年普遍延后開工,人手和材料短缺,工期又緊,反過來又加大了質量管理難度。
難題一:工地防疫任重道遠
對地產項目來說,不復工不行,復工了出現疫情更不行。一些地區(qū)如四川和重慶都已明確提出,工地1人以上疫情確診,將列為重大安全事故,其他省市對工地防疫也都高度關注。工地一旦出現疫情,后果可能是無法彌補的。
工地防疫,存在人員聚集、防疫物資不足、隔離條件差等一系列問題,而處理這些問題,工程人并沒有既有的經驗可以運用,一切都在摸索中,工作壓力和心理壓力可想而知。
難題二:生產材料短缺
疫情之下,整個制造業(yè)的正常運轉都受到影響。工人回不來或不愿回來,開工時間一延再延,上游供貨出現問題,下游的工程也就面臨材料不足。
再加上一些地區(qū)實行交通管制,封路封村,交通往來需辦理證件,又進一步拉長了運輸周期。復工后出現工地等材料的現象可能會更多。
所有問題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一個項目涉及的供應商上百個,一個環(huán)節(jié)出狀況,后續(xù)工序也要受牽連,工期壓力就這樣不斷疊加。
難題三:工期壓力空前
往常年份,正月十五過后工地基本都已開工,到了二月份各項目的產能基本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而今年,房企和建筑企業(yè)對復工都很糾結,多地工程建設陷入停滯。有工程總估計,今年工地產能全面恢復估計得等到四五月份。
按照正常節(jié)奏,一般四五月份項目會有一個重要節(jié)點,比如售樓處開放。此次疫情一解除,前面兩三個月落下的工期要快速追回來,不搶工是不可能的。
難題四:質量難把控
材料供應變少,工期空前緊張,所帶來的連鎖反應首先體現在質量管控。
材料短缺將導致市場供需關系反轉,采購可能出現病急亂投醫(yī)的現象,這讓不合格材料有可乘之機。項目工期被壓縮,要在有限的時間里保證產品質量,也是一個巨大挑戰(zhàn)。
這種情況其實很考驗房企的實力。比如供應鏈強大的房企,可能在材料采購上受到的影響會小些,這家不行還能選那家;產品標準化程度高、建造技術成熟的房企,搶工能力更強些,后續(xù)產能跟上來也會快一些……
當然,功夫在平時,誰都不可能在短短一兩個月補齊短板。立足于當前的條件,把管理工作做細致,盡可能的去調動更多資源,降低復工風險,提高復工后的效率,才是最實在的。
02
安全第一,效率第二
沒做好這三個準備,別貿然復工
亞馬遜雨林蝴蝶拍拍翅膀,美國德克薩斯州幾個月后出現龍卷風。新冠肺炎這只黑天鵝,給工程帶來的連鎖反應是無法完全消解的,只能想方設法降低影響。
一、在防疫工作到位之前,別急著復工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這個特殊時期,沒有十足的防疫準備,復工可能風險大于產出。一旦出現確診病例或防疫措施審查不合格,整個工地可能面臨封停。
目前,各地要求,工地必須達到防疫條件,經過審核批準,確認具備施工中的防疫條件才被能批準施。對于防疫條件的規(guī)定,目前來看,大體都包含幾個方面:
返崗人員排查;
實行實名制考勤;
現場人員戴口罩;
每天檢測人員體溫;
消殺設備及物質到位;
專人專款轉崗負責防疫工作;
設置隔離空間和應急措施;
每天上報疫情防控情況;
防疫措施籌備中,重點關注以下3個方面:
①多渠道采購防疫物資和設備
防疫物資全國都處于短缺狀態(tài),采購物資需充分利用各種渠道,例如到國外采購,來緩解物資采購問題。
某項目的防疫應急物資及設備
②做好人員組織及分批復工計劃
人員安排方面適時調整。以旭輝為例,據旭輝集團總工程師、旭輝工程管理部總監(jiān)崔曉強介紹,集團工程部專門做了一些組織上的加強。
第一,成立應急保障小組。應急保障小組分成兩個層級,一個在集團層,另一個在各一線公司。
指定一線公司的分管領導來擔任所在區(qū)域的工程應急保障小組的組長,明確職責和工作內容,以有效應對目前特殊階段的管理。
第二,各一線公司和項目由專人負責疫情防控的信息傳遞和信息共享,負責防疫物資的統(tǒng)籌安排和準備、負責監(jiān)控防疫措施的實地落實等工作。
第三,全員防疫是這個階段需要貫徹的要求。項目上的工程崗位人員職責都做一些細化明確分工,以應對防疫要求下的一些新問題。
另外,由于項目上人員眾多,不可能短時間內全部到崗,需要提前制定分批復工計劃。
首先對人員的居住地、近期的接觸史等信息做地毯式排查,優(yōu)先安排當地人員以及低感染風險的人員復工。其次,成立防疫管理小組,小組人員第一批到崗,先進行隔離;待到現場防疫準備到位后,才陸續(xù)安排工人復工。
③及時跟進各地政策及最新疫情
這關系到防疫方案能否通過當地有關部門的審批。
目前各地對工地復工的相關發(fā)文已超過100個份,防疫措施的認定也還在不斷完善中,復工籌備過程應不斷跟進和研究最新政策。
比如當地對返程人員的隔離要求是否有差別,對入住的小區(qū)或公寓有沒有管理要求;又如口罩,每人每天多少口罩才達標,不同口罩的要求是否有差別等等等。徹底搞懂當地規(guī)定,據此來籌備防疫措施和審批材料,才能事半功倍。
再者,對新增病例也要有跟進,目的是以最快速度排查工地上需要隔離的人員。
根據這段時間的數據,被隔離的人員中,很大一部分是曾與病例乘坐過同一交通工具的。返工潮過后,肯定也會出現一些類似情況。人員到崗后,第一時間記錄其搭乘的交通工具,方便后續(xù)比對。
這些工作可以安排專人跟進,同時利用信息化管理工具提高工作效率。
二、充分調動內外部資源,才能降低風險提高效率
工程上的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一個環(huán)節(jié)出問題,會引發(fā)連鎖反應。這次由于疫情,復工后可能面臨著缺人、缺材料的問題,并催生出工期延誤、質量管控、成本上升等問題。通過內部各條線協(xié)同,外部供應商管理,可降低以上問題的負面影響。
①對施工單位,重點處理好工期認定及成本增項分攤問題
大華集團工程管理中心總經理王震雨認為,“本次疫情對合同目標和措施費用都有較大的影響,需要通過房產企業(yè)與施工企業(yè)洽商解決"。目前大多數房產開發(fā)項目,甲乙雙方的成本壓力都比較大,工期又比較緊,大家空間都比較有限。"誰能有效處理好工期節(jié)點和成本增項分攤問題,誰就能更有效調動供方資源?!?/span>
根據《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不可抗力造成的工程費用和工期的變化”是由建設方承擔的風險,本次疫情認定為不可抗力沒有太大分歧,但實操當中的量化卻有一定困難。
第一,疫情造成的工期損失量化認定存在困難。
目前各地主管部門多有“不早于某個時點復工”的要求,且隨著疫情的變化,這個時點還在變化。如果將這個時點作為復工起算點難免會有爭議,因為復工審核較為嚴格,勢必需要一定的周期。復工后,在一定階段內,產能也無法全部恢復,要重新確認節(jié)點工期。
第二,是疫情本身、還是施工單位組織不力造成的復工緩慢,認定存在困難。
因為涉及分批返崗、防疫物資采購困難、隔離期等這些問題客觀存在,如果勞務人員或者材料來自疫情重點區(qū)域,而施工單位能力偏弱,洽談難度更大。
第三,由于疫情造成的費用增加,如何分攤存在困難。
包括防疫物資采購費用、隔離費用、新增檢疫的費用、疫情后人工材料供不應求造成的價格上漲、復工后出現疫情處置費用、窩工費用等等。
第四,同一項目不同施工單位互相影響的責任界定和費用分攤較為困難,還存在一些間接損失。
“上述問題可能無法一攬子解決,是需要甲乙雙方本著合作的態(tài)度共同面對?!蓖跽鹩暾f。擁有良好戰(zhàn)略合作的企業(yè)會有優(yōu)勢,解決的不好則會出現雙輸的局面。疫情時間越長,雙方損失越大,這個矛盾就越突出。
②在集團內部,與成本招采設計等協(xié)同提效
運營、招采、成本、設計是與工程關聯(lián)最大的條線,復工的難題單靠工程條線是不可能解決的,“各條線高度協(xié)同,是避免風險提升效率的重要手段?!毙褫x集團總工程師、旭輝工程管理部總監(jiān)崔曉強認為。
比如材料供應難題,工程條線的進度調整第一時間與招采線溝通,招采線提前做好訂貨計劃,必要時提前與供應商簽訂合同,預付一定款項,預訂其產能產量,與供應商協(xié)商排產,爭取早日供貨。
針對前文提到的材料質量可能下降的問題,招采階段就要重點把關,選擇優(yōu)質的供應商。東原地產集團工程管理部負責人陳軍芳認為,現階段開發(fā)商對優(yōu)質資源要給予更大力度全方位支持,共克時艱。畢竟好的優(yōu)質資源,勢必需要好的價格或者好的支付條件。
與設計線則要多溝通,將圖紙深化工作前置。
大部分精裝機電等分項工程的圖紙深化是跟著工程進度走的,中間往往涉及到很多變更,拖慢施工進度。假如前期設計能較好的完成圖紙深化,一旦疫情解除,項目就可以最快速度全力投入建設,而不是邊做邊等圖,效率也就上來了。
③集團層面,發(fā)揮工作統(tǒng)籌和信息集成的作用
從管理流程上為項目提效。
比如對于復工條件,各地的要求不盡相同,政策也在持續(xù)更新中。為了幫各地梳理政策要點,大華集團總部工程部整理了最基礎的8個復核點,以備案制的方式下發(fā)給一線。各地以此為模板,按照當地主管部門和疾控部門要求進行籌備。
再如防疫物資和生產材料不可能一次性全部到位,而是一邊消耗一邊補充,為了提高管理效率,集團或區(qū)域層面可利用在線化平臺進行信息跟蹤和共享。
三、用效率高風險低的工具,替代人工管理
工地復雜的環(huán)境,決定了疫情期間的管理難度倍數級增長。
舉個簡單的例子,各地要求復工人員必須建立健康檔案,每天監(jiān)測體溫并上報。這要由專人來執(zhí)行,測量體溫并填寫在excel表,再統(tǒng)計上報。不僅工作量大,還存在漏報或資料丟失風險。
如果采用在線登記系統(tǒng),可實現無接觸管理,工作效率也能翻番。
以工人管理為例,目前絕大部分項目已實現工人實名制,在此基礎上,將工地智能硬件(紅外測溫儀+智能人臉識別閘機+智能攝像頭+身份證智能采集)和在線登記系統(tǒng)聯(lián)動起來,工人進場時就自動完成身份識別并測量體溫。
這些數據跟工人的其他信息,如接觸史、宿舍號等自動匯總在一個報表里面,就形成了人員的完整檔案。不需要一項項篩查對比,方便快捷且一目了然,同時滿足政府監(jiān)管和公司管控要求。
小結
特殊時期,早復工不一定早收益。風險可控、效率最大的前提下復工,或許才是最佳的選擇。
來源∶明源地產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