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好物,經(jīng)典傳承
臺歷雖常有,但能夠真正打動人心的卻難得
一本好的臺歷,除了能喚醒我們對時間的珍重之外
亦會沉淀下歷史的溫度與厚度
由民發(fā)·龐公別苑x襄陽博物館x今日播報
三方聯(lián)名的新年臺歷
不僅演繹出襄陽五千年的光輝絢麗
更能展示出六百萬襄陽人的智慧風華
臺歷封面的設計采用印金工藝
內頁輔以3版鏤空造型
使功能性為主的臺歷
充滿了虛實分明的層次感
臺歷主背景以昭明臺城樓為主
城門前漢江水流淌
貫穿襄陽城的古今文明
在創(chuàng)新設計的同時
又保留了傳統(tǒng)建筑的風格剪影
翻開臺歷內頁呈現(xiàn)的是
12件館藏級珍貴文物
均為襄陽歷史鼎盛時期的無價之寶
鳳凰咀陶杯
為泥質紅陶
部分施有紅衣
少量涂有黑彩
距今5000至4300年
這一發(fā)現(xiàn)
把襄陽人文歷史往前推進了2400年
清晰地呈現(xiàn)出襄陽城從北向南
由鳳凰咀到鄧城、樊城、襄城的發(fā)展脈絡
東漢·銅馬
銅馬的出土
印證了襄陽歷史與三國文化密不可分
銅馬高163厘米、長163厘米,重約兩噸
歷經(jīng)千年,至今神態(tài)造型栩栩如生
為我們再現(xiàn)出襄陽歷史上
這段金戈鐵馬的壯闊歷程
夏·羊首陶杯
造型似一只抽象的立獸
頭部為羊首,身為杯體取代
羊首陶杯的發(fā)現(xiàn)表明襄陽地區(qū)是
夏文化重要的傳播中轉區(qū)
其作為夏文化的孤篇之作
照亮了文化襄陽歷史文明的輝煌
西周“曾伯陭”銅鉞
鉞是代表王權和體現(xiàn)國家法律尊嚴的器物
同時也是砍殺行刑的兵器
此鉞刃部兩面各鑄有九字銘文
“曾白(伯)陭鑄戚鉞
用為民刑,非歷殹刑,用為民政”
由銘文可知這件鉞是曾國的國君制作
用來推行政令、治理國家的利器
西周“邦季之白歸夷”銅鼎
此鼎器體厚重,造型精美
是兩周之際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
“邦季”鼎的出現(xiàn)
為研究隨國和其他諸侯國的關系
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東漢·黃褐釉陶樓
陶樓由門樓、院墻和二層樓閣組成
門樓為雙面坡屋頂,兩廊柱下有熊形柱礎
內側有兩根八邊形錐狀拴馬樁
院內有兩層樓閣,底層樓閣為懸山頂
樓頂正中前后坡面各堆塑一蹲式小熊
根據(jù)陶樓“上壘金盤,下為重樓”的造型
專家考證
可能為中國目前最早的“浮屠祠”設計
唐·褐綠彩胡人瓷碗
瓷器造型別致,碗心模塑一胡人俑
高鼻深目闊口,左腿跪,右腿坐
雙手合攏于胸前,滿臉胡須,神態(tài)滑稽
反映了唐人博大的胸懷與開放的風氣
瓷碗上施黃、醬黃、白三色釉
突破了青瓷單一的色調
為后世釉下彩瓷的發(fā)展開創(chuàng)了先河
北宋·青白釉瓷碗
碗形如斗笠,碗胎體極薄
胎壁可透光,造型輕巧
清淡高雅,享有“饒玉”之稱
景德鎮(zhèn)的青白瓷既可與南方青瓷競奇
又可與北方白瓷媲美
其中青中有白、白中泛青
又稱為影青,是景德鎮(zhèn)獨創(chuàng)的風格
南宋“庖廚備宴”壁畫
壁畫內容主要為仕女像和庖廚備宴圖
備宴圖中有不同服飾的人忙碌身影
彩繪壁畫真實記錄了南宋世俗生活場景
是宋金時期南北文化交流的反映
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研究價值和藝術價值
金“吳牛喘月”銅鏡
此鏡鈕上方為一輪彎月
左右兩側各有一仙女飛躍在浩淼的水面上
雙手托寶盤、靈芝等物
取材的典故是取材于吳牛喘月的故事
和牛郎織女的故事
寄托了世人對團圓的美好愿望
明·云龍紋鎏金銅鐘
此鐘通體鎏金,龍首蒲牢鈕
頂端分內外二區(qū)
分飾四朵對稱如意云紋和十六瓣變形蓮瓣紋
鐘身上部劃分八區(qū),每區(qū)浮雕云龍圖案
區(qū)間各飾一如意云紋,下部有一圈海水波濤紋
口部鑄正楷陽文十六字
“大明弘治丁巳年十二月吉日坤寧宮施”
是明孝宗朱佑樘后宮
效法皇帝在武當山肅醮所獻的珍貴禮物之一
清·犀牛角杯
通體呈古紅色
口沿處雕刻一周纏枝如意靈芝紋
把手處鏤空雕刻一條攀爬的大蟠龍
犀牛角之所以珍貴
一是古人認為犀??梢员傩?、鎮(zhèn)兇、保平安
二是犀牛皮厚角硬,古人曾用來制作甲胄
三是犀角是一種稀有的制作陳設品的材料
四是犀角作為一種名貴藥材具有清熱解毒
涼血止血、鎮(zhèn)驚等功效
新春臺歷使用小貼士
一本臺歷,盡賞襄陽古物之歷史
一座別苑,集粹襄陽文化之精髓
透過這12件文物
感受襄陽這座城市歷史厚度與文化寬度
喚醒當代人的詩意棲居情懷
新春臺歷領取小貼士
民發(fā)·龐公別苑x襄陽博物館x今日播報
聯(lián)名款新年福袋“納藏襄陽”已限量發(fā)行
即日起至2021年2月7日
邀親朋好友共訪民發(fā)·龐公別苑營銷中心
即有機會免費領取,每日僅限前五名
龐公之心,鳳雛橋首
民發(fā)·龐公別苑2期
臨壯闊漢江,近十公里濱江長廊
比鄰新四中,就近入學民發(fā)龐公學校
終于等到你,建面約103-240㎡新品宅苑